里根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传统观点以玛格丽特撒切尔,埃亨和哈维尔为代表,认为里根对于结束冷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网友却认为卡特的贡献都比里根大,明显有一方是错误的。

1,里根利用了苏联处于停滞时期,使冷战激烈化,大大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里根通过威廉凯西的汇报,发现苏联的经济“不堪重负”,并且波兰发生动乱,在阿富汗陷入了困境,将实力分散至古巴、安哥拉、越南等地。于是改变了尼克松、福特、卡特前期的缓和政策。第一,大力增加军事开支,使美国的的军费从1981年的1575亿美元增加到1983年的2099亿美元。这是一系列军事计划的基础。第二,实施抵消战略,让苏联领导人感到”madman”已在美国出现,使苏联的领导人忌惮里根而减缓对外行动。1983年,美国拒绝签署《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后在欧洲部署潘兴2导弹,苏联感到自身在欧洲的弹道导弹优势被抵消。里根实施PSYOP心理战计划,从1981年开始,在北海附近开展北约联合反潜演习和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冒险,由norapac82,fleetex83和able archer83等演习组成。美国在演习中常常派出飞机,在即将进入苏联领空时返回,以试验拦截速度,使苏联人神情高度紧张。负责军援与技术事务的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施奈德回忆道:“他们不知道这类行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个空军中队能够径直飞入苏联的领空, 他们的雷达开机并且各个单位拉响了警报。 然后,空军中队在最后一分钟返航。” 第一次试探性的心理战行动于2月中旬开始,主要是为了制造一种不确定的气氛,进而不让一个苏联人进入波兰。在冷战的最高峰able archer 83军事演习之前,大韩航空007号客机被苏联击落,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派遣海军陆战队进行干预,在1983年2月海军F-14 战斗机驱逐了2 架利比亚米格23 型战斗机,在1983年10月底入侵格林纳达并推翻了亲苏的毕晓普政府。再加上此演习的内容逼真,涉及级别极高,使苏联已经完成核战的准备。这些行动,使苏联领导人感到自卑,为之后的改革和谈判提供了机会。前苏联外交部长亚历山大· 别斯梅尔特内赫回忆道:“经历了70年代那段特定的缓和时期,华盛顿来了一位新总统,他突然决定改变美国政策,大搞国防建设。我们获得的消息与报告表明美国的基本战略力量已经对苏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第三,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里根提出SDI,既能进行弹道导弹防御的技术储备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又能使苏联的国家资源得到大量的消耗。为了与SDI竞争,苏联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苏联研制并试验飞行SS-24和SS-25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加紧研制SS-26、SS- 27导弹。1983年,苏联部署了两种新型对空监视雷达。同时,苏联还开始在西伯利亚兴建一个新的弹道导弹预警和目标跟踪大型相控天线阵雷达,使苏联这种大型雷达站的总数增加到六个。此外,苏联人还在继续部署改进的对空监视数据系统。苏联人开始大力执行发展粒子束武器的计划,并且积极准备试验。到1986年,苏联创立了16个独立的综合企业,并成立了“空间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管理局。”因此,据西方估计,苏联的军费开支约占政府总支出的1/ 3。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1965年为320亿美元1981年增长到了1400亿美元1981年到1985年,苏联的国防预算又增加了4 5 %。其中反卫星武器以及战略防御武器系统占了很重要的一块,导致苏联的经济越发畸形。这使戈尔巴乔夫无法专注于他的改革。别斯梅尔特内赫说:“对苏联来说,我们己经感到了军备及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戈尔巴乔夫想把改革继续下去,而持续不断的军备竞赛对他改革的前景构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因此SDI对苏联解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在able archer 83演习接近结束时,里根对通过苏联间谍Gordievsky了解的苏联即将发起核打击十分害怕,并开始走温和的路线。里根在回忆录中写 :“此前,我认为莫斯科与我们一样, 认为美苏发生核战争是不可想象的事, 然而现在我意识到, 他们不仅将美国视为对手, 更视为潜在的侵略者, 甚至担心我们会对他们发动核战争。”在此之后,里根主要使用谈判对苏联确立优势。时机把握的正好,一方面,美国经济于1983年复苏,没有必要使用极端危险的心理战遏制苏联;另一方面,苏联的领导人意识到对方的力量强大并恐惧后里根便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加速改革,双方都有意利用谈判获得利益。首先,美国利用SDI,使苏联开展裁军谈判,将苏联的战略武器优势抵消。在1985年底进行的美苏首脑日内瓦会议上,美苏削减百分之五十进攻性核武器谈判受阻。1985年日内瓦谈判重开后,戈尔巴乔夫为了限制SDI,宣布:“从今天起,苏联暂停在欧洲部署自己的中程导弹,并且停止在欧洲采取其他的对应措施,暂停部署导弹的有效期推迟至今年 11月。”削弱了苏联现有的战略武器优势。1986年10月,苏联方面提议“只要您放弃空间军事计划”。里根没有答应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14日,戈尔巴乔夫对《反导条约》中的实验室研究做了重新定义,放宽了对美国的限制。于是,1987年12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签订《中导条约》。1988年5月,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监督方面进行联合试验的协定》和《关于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弹道导弹相互同胞的协定》。由于苏联主要的军事优势在于战略武器和中程导弹,这些协议的签订,“能够保证其防御,但是没有力量或手段发动进攻”,丧失了美苏之间的力量平衡,苏联再也无法挑战美国。

3,里根提出里根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消除苏联的影响。对于非洲,1980年,美国国务卿克罗克在《外交季刊》 发表文章,他首次提出美国应在南部非洲推行“建设性参与”政策。于是美国减少对南非的制裁,开始加强与南非的关系。“美国一方面加强与南非政府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加大对南非的投资和贸易。在美国看来,这一政策有两大好处:加强南非的力量,可以有效对抗苏联、古巴在南部非洲的势力, 发挥南非在南部非洲对抗共产主义桥头堡的作用, 增加美国在南部非洲问题上与苏联谈判的砝码。”在安哥拉问题上,里根政府希望把苏联、古巴的势力从安哥拉赶走。《克拉克修正案》被废除之后,美国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并且提供毒刺式导弹。另外,美国还纵容南非入侵安哥拉,支持南非干涉安哥拉内战并且在经济上限制安哥拉政府。最终,古巴打败了南非及安盟,但在美国的调解下撤离了安哥拉,由此只有美国能够直接控制此地区。对于利比亚,利比亚在1976年以后开始同苏联友好。1981年利苏签订发展经济和技术合作议定书,其中包括建造塔仇拉原子能研究中心。1984年利向苏输出660万吨石油及其他矿产。利苏双边贸易额每年高达17亿美元。苏向利提供了价值高达15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1985、1986年,前苏联先后帮助利比利在锡尔特市附近和班加西建成2座萨姆与防空导弹基地。苏联先后取得了利比亚5个海、空军基地和港口的使用权,并向利比亚派驻了2000名军事人员。美国通过空袭利比亚,打击防空体系,遏制了苏联在北非的扩张。对于格林纳达,格林纳达革命后建立亲苏联毕晓普政府。1983年国防报告认为,美国进口的45%石油与对外贸易的44%通过加勒比海,美国向西欧运输的50%物资经过佛罗里达海峡。为了拔掉苏联在加勒比地区的潜在据点,破坏格林纳达-古巴-尼加拉瓜三国对加勒比海的控制,1983年10月,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并建立亲美政府,完全消除了苏联的影响。对于阿富汗,从1981年开始,美国就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1985年1月底,国家安全规划小组召开了一次会议,里根需要阿富汗战争升级的最新计划,“不仅要使穆斯林游击队生存下来, 而且还要他们获得胜利”里根要求。阿富汗是莫斯科在 1985 年初所面临的两个地缘政治挑战之一。 苏联每年要为这场战争付出 30亿—40亿美元的代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向穆斯林游击队提供了武器装备。“我们总感觉到这对于莫斯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钱,这笔专门用于战争的金钱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经济,”罗杰鲁滨逊回忆道,“在阿富汗和其他任何地方耗费苏联宝贵的硬通货,这是我们的‘三位一体贸易战略’所取得的成功。”苏联在阿富汗消耗了大量资源,经济局势越发困难。

4,里根通过对苏联发动贸易战,使苏联的收入,高科技产业遭受打击。1982年,里根签署NSDD—66文件,要求“1让欧洲盟国同意不以优于市场的利率向莫斯科提供信贷。2西方不能向苏联输入关键技术,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此要加强管制。3美国努力寻找可替代的能源来源,以保证欧洲对苏联天然气的依赖阈值不超过 30%。”从美国流失出去的高技术显著减少。1983年,在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成品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售量仅占5.4%,销售总额只有3900万美元。巴黎统筹委员会各成员国在有关向苏联集团出口的问题上,已经在美国所建议的一百多个项目上采取了行动。到 1983 年秋天,美国海关调查人员在欧洲同行的协助下,没收了大约 1400 批非法出口货物,价值相当于2亿美元,其中许多是苏联工业部门亟需的关键技术。1981年,苏联抛售的黄金几乎是他们通常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量的4 倍,反映了苏联现金的短缺。于是,1982年8月,比尔凯西前往南非说服降低黄金价格。苏联意图使用乌连戈伊天然气管道控制欧洲的能源。美国于1981年12月29日拒绝签订美苏关于能源和技术合作的新协定,阻止天然气管道的建成,但欧洲国家大多反对。1982年11月4日西方国家就制裁苏联达成妥协。双方同意:终止履行各种贸易协定,特别是有关天然气、石油技术韵协定;不向苏联提供能使其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不与莫斯科签署任何新的天然气协定;加强巴统管制。巴统成员国同意将两种能源生成技术纳入巴统清单。11月12日,由于安德罗波夫的上台,美国废除了禁运,但此项目最终没有完成。长期以来,能源出口补偿着苏联工业农业的缺陷。里根利用阿富汗局势以及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特性,让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开采量,使石油价格从1985年的每桶30美元跌至1986年的每桶12美元。对苏联来说,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而此举又造成了苏联中东军火客户的经济困难,导致苏联军火销售量降低了20%。里根政府的强硬立场依然迫使苏联从西方获取的先进技术迅速减少,苏联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从事相关技术的研发,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与西方先进技术的差距,在新技术革命中处于落后的地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A general comparison between tokamak and stellarator plasmas

标准3分析

猛禽与威龙简析